时间:2022-11-05 20:15:02 | 浏览:662
在国内空调市场,格力凭借着“一晚只需一度电”这样深入人心的广告词收获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,它也凭借着遥遥领先的销量成了业内第一。但现如今国内空调第一的位置早已易主,取而代之的正是格力昔日最大的竞争对手美的。这两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,很多企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失,那么美的又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弯道超车的呢?
上个世纪,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,国内空调市场的红利日益显现,随之涌现出了不少国产空调品牌。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之后,格力、美的、海尔等成为了业内巨头。虽然美的跟格力竞争了20多年,但格力第一的位置似乎无人撼动。正是因此,当美的真正超越了格力的时候,业内业外一片震惊。
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,美的就已经有了超越格力的势头,那个时候市场中就有消息传出,称美的将要超越格力成为我国空调的第一品牌。只不过当时的美的只是在营收方面超越了格力,销量方面还是落后了些。所以当时有人说美的想要超越格力还早了点,但从2021年的相关数据来看,美的超越格力已经成为了事实。
格力电器在2021年的营收达到了1800多亿,而美的一度突破了3,000亿大关,二者之间整整差了一个海尔。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总营收,并不能代表美的在空调业务方面已经超越了格力。那就再来看看空调业务方面的数据,2021年格力空调业务的营收额为1317亿元,而美的已经达到了1418亿元,谁输谁赢显而易见。除此之外,美的的净利润也已经超越了格力。
在今年618,格力的战绩同样不如美的。从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来看,美的在618期间1.5匹的变频空调销量达到了28万件,而格力卖出了22.5万件。在中央空调的销量方面,美的也成功登上了榜单的第一。在618之前,美的空调的线上市场占有率也高于格力,在6月6日到12日之间,美的空调的线上占有率达到了32.67%,而格力只有26.49%。今年618格力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输给了美的。
其实一直以来美的和格力都是一对欢喜冤家,格力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气,不只是因为之前在销量上面赢过了其他品牌,还有一点在于董明珠的大肆宣传。相比之下,美的的老板何享健要低调很多。不过他的低调更像是在闷声发大财,事实证明的确是如此,美的用最低调的方法为自己铺好了最长远的路。
美的之所以能够在疫情爆发之后实现弯道超车,第1个原因就是提前布局了网络销售。说到这里,估计不少人都想到了董明珠直播带货的事,当时这可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。后来董明珠虽然不怎么在直播间了,但是她的“网红”秘书孟雨童却成了格力直播间的一把手。
在孟雨童正式“上线”之前,董明珠当众说了一句要把她培养成第2个董明珠,这一句话瞬间让孟雨童的名字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。这个刚刚毕业不久的女孩身上被贴上了无数标签,她一出现就自带流量。有人说董明珠此举是在为布局直播带货做准备,现在看来这话似乎没错。那段时间不管是董明珠还是孟雨童,都给格力的直播间带来了很高的热度。孟雨童还特意开通了账号,专门为格力做直播。
但说到美的网络直播,好像没什么热度。要是这么对比的话,格力在网络销售这方面似乎并不落后。那为什么还要说网络销售是美的的优势呢?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美的很早就布局了线上销售,格力虽然也加入了,但是时间太晚了。
在此之前,董明珠一直把重心放在线下渠道上,还拥有着非常庞大的线下销售网络。但对于线上平台的发展,格力一直没重视过,董明珠也对自己布局的线下网络非常自信,用她的话来说叫专注做一件事。反观美的,早早的做好了两手准备,线上线下一起布局,从2013年就开始进攻线上市场。虽然没有格力那样的流量和热度,但美的的网络销售布局足够完善。
疫情一爆发,线下销售必然要受到影响。果不其然,从2020年开始,格力的线下门店就卖不动了,销量直线下滑,半年的时间营业收入就下降了28%。这种情况美的的优势自然就凸显出来了,线上销售弥补了线下门店的缺口,营收只下降了9%左右。这个时候董明珠才意识到,原来线上销售业务也这么重要,所以格力选择了从2020年开始布局网络销售,比美的晚了整整7年。
最关键的是当格力真正想加入的时候,美的已经抢占了线上的大部分市场。这样一来,最终的结果就是美的在线上占据了优势,线下也同样得到了发展,而格力线上线下阵地皆失,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。截止到今年7月,美的在线上的市场份额为32.1%,格力只有28.52%。在线下市场,美的所占的市场份额为36.92%,格力稍微落后达到了34.19%。
第2个原因在于企业的多元化。除了空调之外,美的的冰箱、洗衣机以及其他小家电也都做得不错。数据显示,美的在家电方面的营收占据了整体的40%,其中小家电产品在2020年的时候就为美的带来了1,139亿的营收额,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美的并没有依赖空调来发展。
何享健这个决策还是很明智的,虽然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,但这个产品毕竟有季节特性,除了冬夏卖的比较好之外,其他季节很难提升销量。而且空调能不能卖出去,跟地域分布也有一定的关系。所以美的并没有把赌注压在空调上,早早的就开始了多元化发展。这样一来,也能提升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。
反观格力,就与之不同。说到美的这个品牌,我们能想到的不只是空调,还有电饭煲、洗衣机、冰箱等等各种家电,但说到格力,我们能联想到的好像只有空调。去年上半年,空调业务的营收占据了格力总营收的73.79%,此前对空调业务的依赖度更高。
过去这些年,格力几乎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空调上,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销售,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。当然这也为格力带来了一定的成果,在研发方面,格力拿到了不少专利,空调的性能也比其他品牌要好一些。但研发投入高了,成本自然就上涨,空调的价格也得跟着涨。
就比如市场上美的和格力两款性能差不多的空调,美的定价2599元,而格力的定价则为2899。在家电市场,消费者面对这些大差不差的性能,并不会因为一点点优势就愿意多花钱。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理想价格区间内,挑选出一台性能还能接受的产品。家电产品面向的本身就是中低端市场,谁在价格方面占优势,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。就算格力一心一意在提升性能,在消费者心里也很难赢得过美的的高性价比。
对空调业务的过度依赖也决定了格力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。除了原材料上涨、疫情等因素之外,房地产行业的萧条也让整个空调行业都受到了影响。近三年的数据显示,空调业务的毛利率在逐渐下降,无论是美的格力还是海尔,在空调业务方面的净利增速都在逐渐放缓。但是美的可以从其他业务方面得到一些弥补,但格力就没有别的选择了。
不过这两年,格力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产品过于单一,也开始研究起了其他产品。比如手机、新能源汽车,除了这些之外,格力甚至还研究起了芯片。在这个节骨眼上研究这些东西,既不能增加自己的优势,甚至还会连累原本的业务。就拿手机业务来说,与其说是多元化发展,倒不如说是给自己增加了包袱,国内手机市场都已经发展的这么完善了,格力这个时候加入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老品牌呢?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格力在家电市场原地踏步,而美的却在不断开拓疆土。
美的实现弯道超车的第3个关键原因在于提前打入了海外市场。在国内这些空调品牌当中,美的是最早坚持“走出去”的企业。从2007年开始,美的就先后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工厂,开始在当地销售空调等产品。
而且无论是在海内还是海外,美的都坚持走高品质的路线,所以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后,就凭借着高性价比迅速走红,还收获了一大批海外粉丝。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,美的已经在海外拥有了20多个营销运营机构,还有18个生产基地,业务扩展到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相比之下,格力的海外业务起步很晚,市场份额上两个品牌也差了一大截。
除此之外,美的背后的运行模式也是取胜的关键。在原材料上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,美的选择了低价多产,高价少产的方法。同时取消了二级代理商,发展线上渠道,降低运营成本。但同期的格力依旧在坚持“T+3”模式,没有重点对原材料价格的浮动作出调整,最后手里积压了不少高成本的存货。再加上最近两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厉害,格力的利润空间也就被进一步压缩。
美的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,最离不开的就是它的创始人何享健。他敢为人先,拥有独特的眼光与智慧。当谈及企业的发展,何享健表示“唯有不断变革才有生存空间”。这句话在美的数年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1992年,何享健就带着美的完成了股份制改革,成为了首家迈出这一步的乡镇企业。短短一年之后,他又带领着美的顺利完成了上市,再创乡镇企业中的第一。2008年,不少企业都承受着金融危机的肆虐,但美的却逆势生长,销售额一度突破了900亿,同期增长了20%,这一切都得益于四个字“创新变革”。
过去这些年,美的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,制度上同样也在创新。即便是在公司快速发展时期,何享健也从来不敢懈怠,多次到国外先进企业学习,回来之后就对集团内部进行改革。时代在发展进步的同时,美的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,用最好的姿态来适应时代的发展。美的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市场的开拓、线上市场的布局等方面做到先人一步,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拥有这样一位领导者。
有人觉得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美的可能不会有机会超越格力。不可否认,美的的一些优势是因为有了疫情之后才凸显出来,比如网络销售。但换个角度来想,即便没有疫情,网络销售也是互联网时代之下企业的必然选择,随着90后、00后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,线上销售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大,所以线下门店所受到的影响不只是因为疫情这一个因素。
由此我们不难看出,美的真正的优势在于懂得跟随时代的脚步创新改革,同时也做好了多元化布局以抵抗市场风险,而这些正是格力需要提升的方面。所以即便没有疫情,美的也有超越格力的可能,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。疫情只是一个放大镜,放大了一些优势,同时也放大了一些弱点。
当然,格力作为一个领跑数十年的空调品牌,自身实力也是足够强大的。不知道未来美的能否守得住第一的宝座呢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翁杰 应磊过去五年,宁波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全国第16位到第12位的跃升。 “十四五”,宁波雄心勃勃,向去年位居第11的天津发起挑战。开局事关全局。近日,宁波“一季报”出炉:1至3月,宁波单季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500亿元,
随着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公示,全国“小巨人”企业区域版图迎来了新变化。从数量上看,宁波在第三批名单中大增127家“小巨人”企业,加上前两批的55家,目前以182家的总数在非直辖市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除外)中雄踞榜首
同行业的网站很多,关键词也很流行。竞争很激烈。拥有一个好的排名和变化并不容易。那么,如果你想超越竞争对手,你应该怎么做来优化你的网站呢?1.对每个流行词汇使用不同的域名。您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主域名或不同的辅助域名。特别是企业要想突出品牌,就
在晚清时期,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,他们的目标,是中国这一个更广阔的市场,而想要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就必须打开华东门户,所以他们一开始先瞄准了舟山这一片临近长江三角洲的群岛,而不是《南京条约》上被割去的香港。但,舟山群岛的的魅力在哪里
6月22日《焦作日报》A01版核心提示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山阳区吹响了聚力打造“城区发展新高地”的嘹亮号角,持续巩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,争当焦作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加速领跑“头号选手”。底气从何而来?近年来,山阳区以建设“商旅居游总相宜”美丽
映象网讯(记者 程维康 文/图) 8月18日晚,万众瞩目的首届中国极限运动大会在清丰极限运动基地隆重开幕。千余平方的巨大舞台被数千名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欢呼所包围,各级领导的关怀、近万人的现场关注、数百家全国媒体的持续报道、1300多名运动员的
量价齐升!2021年10月,越城新房成交1129套,环比9月上涨约49.5%。这是越城自今年7月以来,单月成交量,第一次重返四位数。也是越城楼市成交套数,连续三个月上涨。不仅成交量上涨,新房均价也稳中有升。10月越城新房均价约25082元/
售楼部人去楼空…近日,信阳市民热线接到网友报料:位于信阳平桥区的超越新城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三天停水两天停电,自来水管放出来的水黑乎乎的,更诡异的是,有业主发现,他们家的防火门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……经过一番了解,原来是超越新城是平桥产业集聚区2
【固始县人口是沙县的6倍以上,固始鹅块在全国少说也有万家,为什么超越不了沙县小吃?】这两天,沙县小吃又火了!当时的沙县小吃才初具规模,刚刚在全国占稳三大国民小吃的地位。如今沙县小吃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共计68个国家和地区,8.8万家店,每年创收
新年伊始,一轮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浪潮已在各地掀起。多个重点城市都将培育壮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或为此制定相关文件和目标。 国家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,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。证监会表示,将着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、有效服务专
【让人爱恨交加的安庆石化/来自“车坛影协”】在让我们痛苦,却不得不承认的缺憾中,“偏居皖西南,地形逼仄,格局过窄”是这座城市最显而易见的那一个。地理影响了心理,而心理又无法让地理有所突破。事实上,也曾有过机会摆在了安庆的面前——在1952年
阜阳,古称颍州,位于安徽西北部,与河南省接壤。阜阳作为地级市的历史并不长,1996年才正式成为地级市,此前是阜阳地区和阜阳市(县级)。经过调整,现今的阜阳总面积为10118.17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约为820万,户籍人口过千万。阜阳生态园阜阳
“环滁皆山也。其西南诸峰,林壑尤美,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。”欧阳修在任滁州知州时,写下《醉翁亭记》这篇名著,也让滁州有了名气,一眼已过千年。今天的滁州,它发展的如何呢?滁州位于安徽东部,在合肥与南京之间,正如欧阳修所说,环滁皆山,滁州周
在2020 年高考中,青阳中学学子再次取得骄人成绩,受到社会各界肯定。创办于1923 年8 月,1964 年由郭沫若亲笔题写校名的青阳中学,是一所具有爱国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名校,每年为国内外各大院校输送大批优秀学子。学校不断超越发展的
最近看了一下安居客上的二手房数据,发现路北区二手房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5163元/平米,而石家庄长安区的价格是15165元/每平米。二者已经非常接近了,要知道半年前,长安区的二手房均价还要高于路北区500元/平米。没想到路北区已经追了上来。作